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1年10月07日
开拓针灸新领域的中华经筋疗法
来源:世界针联秘书处
黄敬伟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培训部
“中华经筋疗法”起源于中医古典<<黄帝内经? 经筋>>篇。<<内经>>叙述的“经络学”,包括经脉学理论和经筋学理论。经筋学理论沉寂已2000多年,一直未得系统发掘整理。十多年来,笔者致力于经筋学及“筋与脉并为系”理论的系统发掘和临床研究,并推出了<<经筋疗法>>专著出版,填补了我国经筋疗法空白,开拓了针灸疗法新领域,突出了“经络学”的另一特点。
业已发掘而得的经筋医术,具有经筋学科的新颖医理,独特的诊疗方法。它将研究经筋机制结合创立的经筋查灶法应用于临床,发现了人体经筋系统200多个功能特殊的经筋治疗穴位,同时揭示出50多种疑难病症存在筋性致因的医学的新课题,用经筋综合施治法获效。并经诊疗10余万人次、验证医治122种病症的结果,确认了从筋对因治病的疗效可靠。故而经筋医术不仅对于古老的多种顽症痼疾如偏头痛、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慢性风湿关节、顽固性面瘫、中风偏瘫、骨质增生症等具有独到的疗效,而且对于现代医学面临的多种难治病如神经衰弱、儿童残疾病症等,及病因未明疾患如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怪病”肋端纵使征、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各型病症等具有特殊疗效,治愈的病例遍及海内外。经筋医术联系针灸而又区别于针灸的特点,具广阔的发展前程。
一、经筋病理性“筋结点”的探索及认识
从动态人体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结合中医古典“十二经筋图形”标记的经筋生理性“筋结点”对人体动态活动过程经过认真考察认定,机体动态活动具有犹似古典十二经筋图像的线力作用。当这些线力群牵拉力“超阈限”地作用于应力点时,便可导致其两端应力点发生病理性的筋结“病灶点”,尔后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由面的一维向多维化演进,最终导致经筋病变点、线、面及多维性病变系列的形成。
上述的经筋病理性筋结“病灶点”及经筋病变系列,属中医“内伤”及“瘀积”疾患范围。按其发生机制具有其自身形成与分布规律,同时具有可以触察得到的特殊形态体征。经筋疗法借助于对这一规律的认识及创立的经筋查灶法应用于临床,产生了下列医疗效应:
1.于人体查明了200多个经筋穴位的分布规律(已绘制为图)。这些穴位群的查明,不仅对填补古典十二经筋缺乏固定穴位、扩大针灸临床新腧穴具有积极作用,而且依据筋结点的特殊体征,为经筋疗法诊疗提供了病灶定位准确,施治直达病所,得气显著,舒筋活络功能特殊的医疗效果。例如,某左胸擦伤筋形成“瘀积”型筋结点病例,病史26年,诸药及诸疗法皆不奏效,用经筋医术施治2次,即收到根治性的治疗效果。追踪4年,未见复发。本治病方法的另一作用是具有弥补现行医疗设备对筋性病变缺乏特异性诊疗之不足,发挥了医疗优势。
2.经筋查灶,尚可有效地识别出筋性病变多种反应性症状之奥秘,例如筋性的景及性反应、牵涉性反应、致疲劳性反应、症状类似性反应、致眩晕性反应,压迫性反应等,它们皆以隐蔽性而存,成为临床医疗疑难病症的致因之一。例如,筋病隐痛反应,由于筋病发生的部位同实质脏器位置重叠或牵涉反应等,造成筋病同脏器病变混淆疑诊。误诊者并非罕见。经筋疗法业已查明并经临床治愈的40多种“隐筋症”说明,筋性病变是多种难治病的常见致因之一。例如,肋端综合征,McBeath氏1975年首次发表,称为罕见、病因不明,极易误诊疾患。经筋查灶,发现其存在三种类型的筋性致因,用经筋医术对因施治,获得治愈。治愈病例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疗法。
3.经筋查灶从人体及生物机体来研究经筋枢转功能失衡课题,从中获得了对机体“超阈限”动态活动可成为机体自身因素致病的新认识,揭示出筋性新疾病谱,如筋性少阳经症(颈段性)、腰腹腿三联征(腰段性)、腹缓筋病。关节尽筋头炎。指趾微腱炎等,用经筋疗法施治,具有独到的疗效。例如腹缓筋所致的慢性腹痛病例,针药及诸疗法多难奏效,用理筋法施治,直达病所,收效显著。体现了经筋医术具有调节机体因素致病的特殊功能。
二、建立经筋辩证论治的疗法应用于临床
针对古典经筋疗法原始形态的治疗方法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要,我们在发掘这一医术过程,既继承古人的经验,又着重地考究弥补这个学科的措施。在古典提供的综合治疗手段启示,又对发掘研究经筋“筋结点”具有点、线、面及多维性分布规律获得新的认识基础上,我们将古典“以痛为腧”易为“以灶为腧”作为诊疗法则,采用“手法-针刺-拔罐-辅助疗法”的四联疗法手段,构成“综合消灶-系列解结-多维解-整体调机”的新型诊疗体系。其特点是在保证施治到达病所原则上,运用独特的医疗手段进行舒筋解结,令肌筋获得显著松解后,遗留病灶,位置充分暴露,再配以“固灶行针、一孔多针、局部多针、透针穿刺、移行点刺、尽筋分刺、轻点刺络、快进快出”等多种新法刺治,起到系列解除经筋病灶的作用,尔后再加上科学改进拔罐,充分发挥传统单项治疗疗效基础上“多项群体协同功效”的异途同归作用,它同针灸疗法相比较而言,更显疗法特色。此外,本疗法根据经筋病变具有多维性特点而建立的多维解锁,具有“顺筋摸结”逐一解结的医疗特色,对筋结病变系列,收到原发与继发、“标与本”并除的功效,提高了非药物疗法的临床疗效。
例如,颈腰椎体骨质增生病例,施治的次数虽少,但临床治愈巩固多年而不复发,X光复查的胶片前后对照比较,可见获得显著吸收消散清晰满意的程度。
三、经筋医术综合医疗效应的临床应用择举
1.根据筋挛压迫经脉,影响脏腑功能,而舒筋可以活络,对脏腑功能具有康复作用的论述,经筋疗法把它扩大用于治疗脏腑实质病变,尤其对胃肠道疾患的溃疡病、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胃肠功能紊乱等,收效显著。其中值得推崇者是,当这些病例药物疗效欠佳时,经筋疗法的疗效特别显著。如某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病史15年,药物治疗不仅症状不能控制,而且机体日益衰弱,改用经筋疗法施治(断用一切药物)65天,腹痛完全消除,食纳递增,体重由47.5公斤递增至62.5斤,体质复壮,半年后胃镜直视复查,见溃疡灶已愈合。本方法体现了脏腑功能好转、器质病变逆转的医理。
2.经筋疗法治疗奇难杂症疗效显著,例如,以该疗法治疗神经衰弱154例,临床治愈134例,治愈率为87.01%,显效14例,显效率9.09%,有效4例,有效率2.4%,无效2例,无效率1.3%,总有效率98.7%。与同期医刊发表的中药、西药、中西医结合、针灸加手法四个组别疗效对照比较,本疗法处于领先地位。又如治疗目前世界存在争议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据系统治疗观察148例,最短施治3次,最长14次,平均5次,疗程平均所需时间1个月,治愈率为90.4%,显效率7.6%,有效率2%,全组病例均有效。与近期医刊报导中药治疗本症有效率75%的疗效比较,本疗法处于优势地位。
3.经筋医术治疗弱智儿童及畸形发育小儿病例,具有智力提高及纠正畸态的双重独特疗效。如患儿陈某,男,4岁, 出生以来不能走动,两眼球向内聚视,右手指畸形不能持物,
CT检查为先天性脑发育不全、脑萎缩。用过脑神经生长因子、脑神经生长素、真人益智胶囊等药物治疗,疗效甚微。经使用经筋疗法施治2个疗程,患儿便能自行走路,且眼球及右手畸态也获得满意纠正。
4.经筋疗法的“消灶调机”具有整体机能调整及抗衰防老的明显功能。临床表现为施治后,患者获得显著的身体轻松舒适,消除精神及躯体疲劳、兴奋抑制、入睡熟度加深、脑筋清醒、代谢旺盛、食欲增强、精力充沛、体质复壮、视力提高,部分病例出现减肥、异常沉着的色素消散、美容改观等。
经筋疗法对常见的筋性痹如偏头痛、颈肩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症等具有显著疗效基础上,对多种难治病如神经衰弱、残疾儿童病变及病因未明疾患如慢性疲劳综合征(CFS)、肋端综合征、冷症及机体处于亚健康态的多种病症,机体功能衰弱及机体功能紊乱疾患具有独到的疗效。
经筋医术,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不损害美容,它既可供大医院开辟特色专科之使用,更适应于基层加强医疗卫生建设的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