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耳穴诊治临床应用研究

2011年10月08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耳穴诊治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vic  来源:世界针联秘书处

 

 

 

刘心莲        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

 

 

 

耳穴诊治法(耳针)起源于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古藉中就有耳与经络、脏腑,耳与全身生理病理的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的记载,它是中华民族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1950年法国医学博士Nogier.p发表了形如胚胎倒影的“耳针治疗图”传入中国,促进了我国耳针的发展。尤以近30年来耳针的有关理论研究和临床探索日臻深入和完善,逐渐形成一门别具特色的学科-耳穴诊治学。它所能治疗的病症遍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美容、麻醉、保健等各科,它不仅适用于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且对某些急症、疑难奇症也常有独到之处。耳穴诊治法是一种疗效显著,方法简便,适应症广泛,无副作用,以及具有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等优点,深受患者的欢迎。在此结合我们多年的临床实践和体会,介绍我国近10余年来耳穴诊治法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一、耳穴诊断疾病的应用研究

 

早在《黄帝内经》中有记载耳与经络、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终于耳”等说明耳与脏腑密切相关。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耳廓上具备人全身所有的信息,当人体器官、组织发生变化时,在耳廓上有痛阈和皮肤电阻的改变,以及耳廓形态的变化,这些改变也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而变化,所以说耳廓是反应人体疾病信息的一个窗口,有助于对疾病的判断和治疗。季氏等人通过489例胃与十二指肠疾病的对照观察,并经胃镜检查证实,认为耳廓的耳轮脚末端周围,相当于耳穴图的胃与十二指肠区,其形态变化有一定规律性,急性炎症多以充血、血管充盈为主要表现;慢性炎症常以苍白、脱屑、突起为主;溃疡则多见疤痕样凹陷性变化,其改变以右耳多于左耳廓,低电阻点也主要表现于右耳胃与十二指肠区,其阳性符合率为85.09%。白氏报道对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小肠、神门、交感、皮质下进行动态观察,以心、小肠区异常反应为多见,其阳性率为73.3%,且随病情的变化而改变,证实心与小肠相表里的脏腑相关学说。对肝胆疾病耳廓改变报道较多,以肝、胆区呈现丘疹样、斑块状或条索状增生或软骨隆起等改变为主,左右耳均可见,窦氏等人对142例肝胆疾病观察,其阳性率为81.0%;朱氏对40例胆囊炎病人,采用耳廓全息探测研究发现胆道系统疾病的病人在胰胆区电阻值变化与急性期、慢性期或慢性急性发作等病情相关。还有人报道妇女耳廓三角窝处的变化反应妇女月经期、妊娠和疾病的病理与生理变化有关,其阳性率为80.8%-86.2%。对耳轮相当于人体的椎体部分,临床常可以发现该区有结节状、条索样或串珠样降起及增生改变,根据其部位不同,可以判断其骨质增生部位及程度,如黎氏报道对74例脊椎骨质增生患者,采用望诊法观察对耳轮阳性反应,,并经X光摄片检查对照,其符合率为94.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的差异。总之耳穴对疾病的诊断,通过临床大量实践研究证实人体内脏病理生理变化,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是客观存在着的,根据其变化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这种改变对疾病的定位诊断具有特点,但是这些变化属共性变化比较多,还不能有非常准确的特异性鉴别诊断的改变。在诊断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望、触、探、问四诊合参,并结合现代医学检测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

 

二、耳穴临床应用研究

 

在我国应用耳穴诊治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其特点是治疗的病例数量从百例到千例,治疗方法颇具特色,治疗效果满意。为了提高耳穴治疗疗效,许多单位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从生理、病理、生化、神经介质、内分泌、免疫,从细胞到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探讨治疗机理。目前研究已证实耳穴诊治法具有止痛、镇静、解痉、止咳、平喘、消炎作用,具有调节心血管、呼吸、消化功能和调节精神活动,改善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作用。耳穴诊治法不仅仅局限于常见病的治疗,近些年来逐渐深入对急症、疑难病症的治疗,其报道材料不断增多,如对内脏性疼痛心绞痛、胆绞痛、肾绞痛、急性胃肠痉挛,外伤性疼痛如急性软组织扭挫伤,神经性疼痛,等其疗效,可达90%-98%。实验研究观察心穴能增强心泵功能,表明耳针刺激心穴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缓解痉挛,调节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度作用。针刺胆穴能使家兔胆道压力上升,胆汁流量增加,oddi氏括约肌张力减弱。还有人采用耳-体穴电针刺激,使家兔胆囊舒张,胆总管压力降低,解除oddi氏括约肌痉挛,胆汗排出通畅,达到疏肝利胆、解痉止痛作用,并认为耳穴具有特异性作用,这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根据。

 

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小儿气管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效率为86.6%-96.2%,且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PHA皮肤实验,E-RFC、痰SIgA),增强抗感染能力,改善肺循环。耳穴不仅有止咳化痰,降逆平喘,还有扶正固本,调节脏腑功能。支气管哮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难治性慢性气管炎性疾病,采用耳穴贴压法或耳针等方法治疗,近期疗效可达95%-98%,儿童哮喘的治疗更显其疗效佳、方法简便,无痛苦、无副作用,患儿也容易接受等特点。我们通过对哮喘豚鼠分组对照观察肺组织? 受体、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磷酯酶(PLA2)测定,探讨耳穴治疗机理,结果耳针治疗可增加肺组织? 受体含量,抑制TNFPLA2的释放。还有资料报道50例支气管哮喘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肌红蛋白含量,通过刺激耳穴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改善体缺氧状态。说明耳穴治疗支气管哮喘确有抗炎、解痉、降低气道高反应,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增强肺功能作用。

 

10余年我国耳穴诊治法治疗除内、外科疾病治疗外,在妇产科、小儿科以及纤维镜检查,戒断综合征等方面治疗报道逐渐增多,如痛经、月经不调、子宫功能性出血,更年期综合征、妇科手术后切口痛、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扩宫止痛等均取得较好疗效,产科胎位不正矫正成功率达83.3%,以及耳穴麻醉行膀胱镜检查成功率为100%

 

总之,我国耳穴诊治法临床应用研究的特点是在广泛治疗的基础上不断向纵深发展,,扩大治疗范围,根据资料报道治疗病症近300余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证实耳穴的双相调节作用,它可以促进机体代谢,调节虚实,平衡阴阳,扶正祛邪。如果能正确地运用中医经络脏腑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辨证施治,准确地选配耳穴和采用适宜的治疗方法及手法,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临床常可以获得手到病除的效果。20世纪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先进技术手段的融入,使耳穴诊治法迅速地发展,独具特色,我们相信未来21世纪将会更迅速地、完善地发展。耳穴诊治法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会更好地造福于人类。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创造美好的21世纪共同努力。